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眼表综合分析仪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表疾病学组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2): 125-128.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2.011
    摘要 (224) HTML (4) PDF (831 KB) (17)

    眼表综合分析仪作为一项新兴的诊断工具,为干眼的临床诊断和评估提供了重要支持。近年来,眼表综合分析仪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检查操作不规范、适应症选择不当及对检查结果分析不足等挑战。确切把握适应症,统筹眼表综合分析仪的多项检查功能和检查流程、准确解读检查结果、合理辅助临床决策已经成为行业领域的迫切需求。本文详细阐述了眼表综合分析仪的多项无创检查功能,并强调了准确解读检查结果、合理辅助临床决策的必要性。此外,还对传统检查方法与眼表综合分析仪进行了比较,并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2.
    眼科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影响因素及其病原学分析的临床研究
    张雯雯, 雷文静, 宋鑫, 董魁, 王文革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2): 83-89.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2.004
    摘要 (85) HTML (2) PDF (872 KB) (2)
    目的

    探讨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影响因素及其病原学。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收治的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65例(65只眼)和同期相同术式非眼内炎患者195例(195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56例(156只眼),女性104例(104只眼);年龄4~88岁,平均年龄(65.2±10.0)岁。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术前检查结果、感染后检查结果、术后用药情况、病原菌、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资料。平均年龄、住院时间、身体质量指数及感染症状出现时间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严重疾病史、术前血红蛋白低、术前血清白蛋白低、术前未按规范使用抗菌滴眼液、日间手术、急诊手术、全身麻醉手术、术前有身体其他感染病灶、术后眼污染史及术后未规范使用抗菌滴眼液等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不同病原菌患者预后视力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IQR)]描述。眼内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65例(65只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中男性39例(39只眼),女性26例(26只眼);左眼28例(28只眼),右眼37例(37只眼);手术类型白内障手术51例(51只眼),玻璃体切割术2例(2只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6例(6只眼),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4例(4只眼),玻璃体腔药物注射2例(2只眼);手术三级医院24例(24只眼),二级医院31例(31只眼),民营医院10例(10只眼);超急性眼内炎40例(40只眼),亚急性眼内炎25例(25只眼),无慢性眼内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平均年龄、住院时间及身体质量指数分别为(66.4±14.7)岁、(3.29±1.45)d及(24.41±2.09)kg/m2;非感染性眼内炎者分别为(64.8±7.8)岁、(3.06±0.97)d及(24.00±2.24)kg/m2,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1,1.154,0.261;P>0.05)。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严重疾病史、术前血红蛋白低、术前血清白蛋白低、术前未按规范使用抗菌滴眼液、日间手术、急诊手术、全身麻醉手术、术前有身体其他感染病灶、术后眼污染史及术后未规范使用抗菌滴眼液分别有28例(28只眼)、19例(19只眼)、42例(42只眼)、29例(29只眼)、23例(23只眼)、21例(21只眼)、12例(12只眼)、20例(20只眼)、5例(5只眼)、28例(28只眼)、3例(3只眼)、2例(2只眼)、6例(6只眼)、10例(10只眼)及4例(4只眼),分别占43.08%、29.23%、64.62%、44.62%、35.38%、32.31%、18.46%、30.77%、7.69%、43.08%、4.62%、3.08%、9.23%、15.38%及6.15%;非感染性眼内炎者分别有101例(101只眼)、62例(62只眼)、79例(79只眼)、58例(58只眼)、63例(63只眼)、22例(22只眼)、30例(30只眼)、19例(19只眼)、8例(8只眼)、93例(93只眼)、11例(11只眼)、4例(4只眼)、9例(9只眼)、12例(12只眼)及9例(9只眼),分别占51.79%、31.79%、40.51%、29.74%、32.31%、11.28%、15.38%、9.74%、4.10%、47.69%、5.64%、2.05%、4.62%、6.15%及4.62%。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低、严重疾病史及术后眼污染史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OR=2.039,3.021,2.803,3.095;P<0.05)。65例(65只眼)感染患者中标本检出病原菌41株,无真菌感染病例,检出率为63.08%。其中,G+杆菌1株、G+球菌26株及G-杆菌14株,分别占2.44%、63.41%及34.15%。65例(65只眼)患者术后感染症状出现时间为(4.48±4.46)d。其中,眼结膜充血、眼痛、异物感及伴视力模糊者53例(53只眼)、55例(55只眼)、35例(35只眼)及62例(62只眼),分别占81.53%、84.62%、53.85%及95.38%。G+菌、G-菌及无菌生长患者的感染症状出现时间分别为(3.56±1.71)d、(1.85±1.21)d及(4.87±3.75)d。65例(65只眼)患者中行玻璃体腔注射、前房灌洗联合玻璃体腔注射、玻璃体切除术及眼球摘除患者分别有4例(4只眼)、分别占15.38%、6.15%、75.38%及3.08%。G+菌、G-菌及无菌生长患者的预后视力分别为3.00(1.65)、1.00(1.50)及3.30(2.40)。

    结论

    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低、严重疾病史及术后眼污染史均可能增加眼科手术部位感染风险,不同致病菌对术后感染症状出现时间和视力预后有影响。

  • 3.
    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角膜穿孔合并真菌性角膜炎1例
    沈重成, 李方烃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2): 95-101.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2.006
    摘要 (83) HTML (1) PDF (5291 KB) (1)

    患者,女性,47岁。2022年9月患者因左眼眼痛和眼干1年余病史,近1个月余症状加重并伴视力下降,遂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诉1年前因左眼眼痛、眼干及雾状遮档,伴视力下降,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左眼角膜炎,行左眼羊膜覆盖术治疗与药物治疗(药品治疗与方法不详),术后症状有所好转。9个月前出现左眼眼前白色雾状遮挡,药物治疗后轻微缓解。1个月前再次出现左眼眼痛和眼干,症状逐渐加重,伴视力显著下降。既往2018年诊断为急性淋巴白血病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曾出现肝脏、肺部、关节及口腔等多器官排异反应,目前全身排异反应控制良好,已停用全身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结合病史,遂给予左眼配戴角膜绷带镜,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4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点眼,2次/d;玻璃酸钠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6次/d;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沈阳兴齐眼药公司生产),3次/d;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湖北科益药业公司生产),3次/d。患者右眼视力0.3,最佳矫正视力0.6;左眼视力眼前手动,矫正不提高,光感光定位正常;右眼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23 mmHg。右眼睑结膜瘢痕化,角膜透明,角膜上皮点状染色,前房中等深度,虹膜纹理清,晶状体介质清,视网膜在位,左眼睑结膜瘢痕化,结膜轻度充血,绷带镜在位,角膜多个浸润病灶,边界稍模糊,角膜浅层新生血管,中央角膜明显变薄,角膜后白色色素沉着,前房积脓1 mm,眼底窥视不清。见图1A。结合病史及查体结果诊断为右眼角膜炎原因待查,双眼移植物抗宿主病。鉴于不除外感染性角膜炎,除去患者绷带镜,更改治疗为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更昔洛韦眼用凝胶,3次/d;左氧氟沙星眼膏(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右眼每晚滴眼;更昔洛韦片(湖北科益药业),1000 mg口服,3次/d。患者2周后复诊,左眼中央角膜溶解明显,下方浸润灶明显扩大,前房积脓加重。见图1B。角膜刮片可见真菌,角膜刮片培养结果提示近平滑念珠菌阳性。修正诊断为左眼真菌性角膜炎,双眼移植物抗宿主病。给予左眼1%伏立康唑滴眼液(医院自制)点眼,1次/h;伏立康唑(北京博康健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00 mg口服,2次/d;治疗2 d后角膜浸润灶减小,同时角膜基质溶解明显,后弹力层膨出,前房积脓减少。见图1C。治疗3 d后,左眼角膜穿孔,为患者行左眼穿孔修补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术中可见角膜中央偏下方1.5 mm左右穿孔,取下方球结膜做4 mm宽度桥状结膜瓣,取少量tenon囊组织使用10-0不可吸收缝线将其填塞缝合于穿孔处角膜,10-0不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将桥状结膜瓣缝合于角膜,将线结转入角膜基质,10:00时钟位角膜缘做侧切口,注入眼内冲洗液建立前房检查穿孔处水密封,前房形成良好。术后继续给予左眼1%伏立康唑滴眼液点眼,1次/h;伏立康唑,200 mg口服,2次/d,术后2周左眼角膜上皮愈合良好,结膜瓣在位,前房存在。见图2A。术后6周左眼前房消失,溪流征阳性。见图2B。再次行角膜穿孔修补,术中取约150 μm厚度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基质微透镜片,裁剪至1.5 mm×1.5 mm,将2针10-0不可吸收缝线穿过基质片后,2针呈90°,缝合固定于穿孔处角膜基质,10:00时钟位侧切口注入眼内冲洗液建立前房检查穿孔处水密封,前房形成良好。见图2C。术后2周复查,再次发现前房消失,溪流征阳性。第三次行角膜穿孔修补,术中采用多层4层羊膜,填塞于角膜穿孔处,10-0不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8针于角膜基质,10:00时钟位侧切口注入眼内冲洗液建立前房检查穿孔处水密封,前房形成欠佳,前房注入无菌空气,术毕。术后1周,患者左眼前房偏浅,溪流征仍阳性。见图2D。为进一步控制病情,患者行第四次角膜穿孔修补。术中使用3 mm角膜环钻环切至约1/2角膜剩余厚度基质,手动剖切角膜基质接近后弹力层,使用3.25 mm角膜环钻冲切2片厚度约120 μm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角膜基质微透镜片,使用10-0不可吸收缝线将2片角膜基质重叠间断缝合8针于角膜植床,10:00时钟位侧切口注入眼内冲洗液建立前房检查穿孔处水密封,前房形成欠佳,前房注入无菌空气,术毕。术后左眼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珠海亿胜生物公司生产)点眼,6次/d,左眼他克莫司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2次/d;左眼1%伏立康唑滴眼液点眼,6次/d,逐渐减量。术后3个月,左眼视力眼前手动,角膜表层新生血管,中央植片在位,角膜缝线在位,角膜植片及部分基质白斑,前房不浅,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溪流征阴性。见图2E。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显示角膜植片愈合良好。见图3。患者继续使用无防腐剂人工泪液,左眼按需给予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2次/d。此后患者长期眼科门诊随访,病情稳定。左眼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点眼,6次/d,左眼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2次/d;左眼1%伏立康唑滴眼液点眼,6次/d,逐渐减量。术后3个月,左眼视力眼前手动,角膜表层新生血管,中央植片在位,角膜缝线在位,角膜植片及部分基质白斑,前房不浅,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溪流征阴性。见图2E。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显示角膜植片愈合良好。见图3。患者继续使用无防腐剂人工泪液,左眼按需给予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2次/d。此后患者长期眼科门诊随访,病情稳定。

  • 4.
    我国拉萨地区非近视儿童远视储备量不足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李蕾, 孙芸芸, 孟昭君, 姚瑶, 付晶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2): 77-82.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2.003
    摘要 (80) HTML (0) PDF (875 KB) (3)
    目的

    调研拉萨地区非近视儿童远视储备量不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儿童屈光状态调查、近视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0月随机抽取拉萨地区一年级儿童共1853人(3706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981人(1962只眼),女性872人(1744只眼)。年龄6~10岁,平均(6.82±0.46)岁。按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屈光度(SE)<0.75 D且>-0.50 D和SE值≥0.75 D分为远视储备量不足组和远视储备量足组。通过家长问卷和眼科检查,收集一年级儿童基本人口学特征、父母屈光不正病史、用眼时间、用眼习惯、远近视力和散瞳验光等检查结果。年龄、身高、体重和SE值等符合正态分布,用( ±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民族、父母近视个数和远视储备量不足的影响因素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儿童远视储备量不足的危险因素。

    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拉萨地区一年级儿童全部1853人(3706只眼)睫状肌麻痹后SE平均为(1.07±0.92)D,非近视儿童有1780人(3560只眼))。其中,远视储备量不足者有377人(754只眼),占21.18%。调查的非近视儿童中父母一方或双方都近视者有269人(538只眼),占15.36%。连续近距离用眼超过45 min的儿童有338人(676只眼),占19.75%;使用电子设备距离小于50 cm的儿童有732人(1464只眼),占68.80%;看电视距离小于3 m的儿童有1170人(2340只眼),占77.59%;有歪头写字习惯的儿童有823人(1646只眼),占43.13%;晚上有开灯睡觉习惯的儿童有72人(144只眼),占4.21%。远视储备量不足者男生和女生分别有942人(1884只眼)和有838人(1676只眼),分别占23.25%和18.85%;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5)。远视储备量不足儿童的父母一方近视、双方均近视及父母双方均不近视者分别有23人(46只眼)、54人(108只眼)及296人(592只眼),分别占27.00%、33.33%及19.96%;父母一方近视、双方都近视者高于父母双方均不近视组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22; P<0.05)。有歪头写字习惯的儿童远视储备量不足者和习惯良好的儿童分别有333人(666只眼)和有243人(486只眼),分别占40.46%和35.17%,有歪头写字习惯儿童多于习惯良好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4项指标为儿童远视储备不足的危险因素。其中,男生(OR=1.32,95%CI:1.04~1.67;P<0.05),父母只有一方近视者(OR=1.54,95%CI:1.02~2.16;P<0.05)、父母两个都是近视者(OR=1.85,95%CI:1.13~3.05;P<0.05)和歪头写字习惯(OR=1.30,95%CI:1.02~1.66;P<0.05)是儿童远视储备量不足的危险因素。

    结论

    拉萨地区一年级儿童远视储备量不足率超过20%,用眼卫生习惯有待改善,性别、父母近视和不良用眼习惯是儿童影响远视储备量不足的危险因素。

  • 5.
    关注近视眼防控措施及其面临的形势
    顾一帆, 潘璐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3): 129-133.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3.001
    摘要 (71) HTML (0) PDF (892 KB) (2)

    近年来,近视眼的高患病率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经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努力,近视防控的举措日益丰富,重点是预防发生和延缓进展。现阶段常用的防控手段主要包括低浓度阿托品的应用、配戴角膜塑形镜、配戴离焦框架眼镜、使用低能量红光疗法、采用全光谱照明及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本文中笔者就我国当前近视眼防控面临的形势、主要防控措施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 6.
    MS-39眼前节分析仪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在屈光手术术前角膜生物测量的临床研究
    柳静, 魏姗珊, 郑燕, 张丽, 翟长斌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3): 134-139.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3.002
    摘要 (68) HTML (0) PDF (980 KB) (4)
    目的

    探讨MS-39眼前节分析仪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在屈光手术术前角膜生物测量结果的异同。

    方法

    收集2020年5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拟行屈光手术的患者78例(156只眼)。其中,男性22例(44只眼),女性56例(112只眼)。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为(29.5±6.1)岁。分别应用MS-39眼前节分析仪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检测,测量患者双眼平坦轴角膜曲率(K1)、陡峭轴角膜曲率(K2)、角膜体积、前房深度、Kappa角、角膜Q值、角膜球差及角膜高阶像差。经检验,患者年龄、眼压、球镜度及柱镜度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K1、K2、角膜体积、前房深度、Kappa角、角膜Q值、角膜球差及角膜高阶像差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和四分间距描述。两种设备检测指标的差异性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其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其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

    结果

    全部患者78例(156只眼),应用MS-39眼前节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曲率K1值分别为43.03(40.49,46.44)D和42.08(40.10,42.05)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56,P<0.05)。MS-39眼前节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曲率K2值分别为44.37(41.37,48.89)D和44.30(41.20,48.70)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50,P<0.05)。MS-39眼前节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体积分别为56.20(50.6,63.8)mm3和59.70(54.2,67.6)mm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0.87,P<0.05)。MS-39眼前节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前房深度分别为3.77(3.22,4.50)mm和3.71(3.15,4.45)mm,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56,P<0.05)。MS-39眼前节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Kappa角分别为-0.04(-0.42,0.41)°和0.18(0.00,0.4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0.28,P<0.05)。MS-39眼前节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Q值分别为-0.16(-0.46,0.53)和-0.29(-1.03,-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9.75,P<0.05)。MS-39眼前节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球差分别为0.23(0.02,0.56)D和0.15(-0.13,0.34)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9.50,P<0.05)。MS-39眼前节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高阶像差分别为0.43(-0.37,1.16)D和0.37(0.23,1.90)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76,P<0.05)。MS-39眼前节分析仪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检测的角膜曲率K1、角膜曲率K2,角膜体积及前房深度具有极强相关性(r=0.97,0.94,0.95,0.96;P<0.05),角膜球差有强相关性(r=0.67,P<0.05),角膜Q值有中等相关性(r=0.54,P<0.05),而Kappa角及角膜高阶像差无相关性(r=0.24,0.30;P>0.05)。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与MS-39眼前节分析仪检测角膜曲率K1、角膜曲率K2、角膜体积、前房深度、Kappa角、角膜Q值、角膜球差及角膜高阶像差差值的平均值(95%一致性界限区间)分别为0.27(-0.37 ~ 0.91)D、0.19(-0.80 ~ 1.19)D、0.05 (-0.10 ~ 0.20)mm、-0.21(-0.53 ~ 0.10)°、0.13(-0.15 ~ 0.41)、-3.30(-5.0 ~ -1.61)mm3、0.08(-0.08 ~ 0.24)D、0.08(-0.32 ~ 0.47)D,分别占6.4%(10/156)、1.9%(3/156)、6.4%(10/156)、4.5%(7/156)、3.2%(5/156)、5.8%(9/156)、3.8%(6/156)、3.2%(5/156)个点位于95%一致性界限区间之外。

    结论

    MS-39眼前节分析仪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检测的全部8项指标均存在差异性,但在整体上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及一致性。

  • 7.
    单纯疱疹病毒相关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合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引起的睑裂闭合不全1例
    何慧, 尹姝淳, 魏博宇, 袁舒涵, 曲利军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2): 102-107.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1.007
    摘要 (58) HTML (0) PDF (5087 KB) (1)

    患者,女性,62岁。两个月前因"右眼干涩1个月"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干眼,先后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和右旋糖酐70滴眼液治疗(生产厂家及用法不详),未见明显好转。因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故患者于2021年8月17日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寻求进一步诊治。主诉为右眼磨痛干涩伴少量黏性分泌物3个月。否认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史。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1.0;右眼眼压2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8 mmHg;右眼结膜充血,角膜中央浅层炎症浸润,形态不规则。见图1。睑板腺开口无阻塞,泪河充盈,Schirmer试验结果显示右眼12 mm/5 min,左眼14 mm/5 min。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临床初步诊断为右眼浅层角膜炎。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株式会社生产)点眼,4次/d;妥布霉素滴眼液(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点眼,4次/d;红霉素眼膏(北京双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睡前涂于结膜囊内。3 d后患者复诊,自觉眼部症状减轻,但仍觉眼干,结膜充血和角膜炎症浸润均略减轻,分泌物基本消失。虽然患者角膜炎症明显,但却并无明显角膜刺激征的眼痛表现,遂行角膜知觉检查,经细长棉丝轻触角膜检查,结果为阴性。经HRT3型共聚焦显微镜(德国海德堡公司生产)检查,可见角膜上皮下神经缺失明显。见图2。经问询,患者承认右眼有反复眼结膜充血病史。经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HSV-免疫球蛋白G阳性,HSV-免疫球蛋白M阴性。故临床诊断为单纯庖疹病毒引起的神经营养性角膜炎。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意大利东沛制药公司生产)点眼,6次/d;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沈阳兴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次/d;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2次/d。因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价格昂贵,患者拒绝使用。15 d后患者复诊,诉其合眼困难,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右眼角膜中央有一条水平方向线样上皮缺损。见图3A和图3B。但无磨痛感,患者否认有外伤和自伤行为史;左眼球结膜睑裂斑处无明显水肿,而右眼球结膜睑裂斑处充血水肿。见图3C和图3D。见图3C和图3D。患者家属诉患者睡眠时右侧眼睑无法正常闭合。遂在现有治疗基础上,嘱其配戴角膜绷带镜(美国博士伦公司生产)并建议前往神经内科会诊。神经内科诊断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导致眼睑闭合不全,给予营养神经治疗。1个月后患者复诊,结膜水肿明显好转,但眼睑闭合不全恶化。7 d后患者因眼睑闭合不全造成角膜绷带镜不慎遗失,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少量丝状分泌物附着下方角膜,诊断为丝状角膜炎。见图4。建议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3次/d;0.05%环孢素滴眼液点眼,2次/d,重新配戴角膜绷带镜。至2021年10月,角膜丝状物逐渐消失。于2021年11月23日复诊,角膜上皮恢复良好,为防止病情反复,建议患者继续配戴绷带镜。1个月余后绷带镜再次丢失,复发眼部感染,经过抗感染治疗后,因患者有丝状角膜炎发展趋势,故又重新配戴绷带镜。直到2022年2月11日,患者又多次反复感染丝状角膜炎,均因及时治疗而得到有效控制。此后10个月余,经过与神经内科和中医科合作,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日渐改善,右眼睑瞬目反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角膜炎症完全消失,角膜恢复透明。见图5。

  • 8.
    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眼屈光状态及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影响的临床研究
    何渊, 万修华, 朱静芬, 赵世强, 綦碧莹, 杨文利, 刘武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2): 71-76.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2.002
    摘要 (58) HTML (1) PDF (902 KB) (5)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PPV)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对术后眼屈光状态及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研究。连续招募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的患者100例(100只眼)。其中,男性38例(38只眼),女性62例(62只眼);年龄56~87岁,平均年龄(67.7±6.2)岁。根据所行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白内障组和联合组。白内障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IOL植入术,联合组患者行PPV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IOL植入术。使用Kane公式进行两组患者IOL屈光度计算。记录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检测患者术眼术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水平角膜直径及植入IOL的屈光度,计算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术眼的屈光误差(PE)、PE的标准差(SD)、平均绝对误差(MAE)及绝对误差中位数(MedAE);计算PE在±0.25 D、±0.50 D、±0.75 D和±1.00 D范围内的百分比。经检验,年龄、AL、角膜曲率,ACD、晶状体厚度、水平角膜直径及植入IOL的屈光度等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BCVA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描述,组间比较采用Mann-AWhitney U检验。性别和眼别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ME值与零取值的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

    结果

    白内障组和联合组患者术后的PE分别为(0.155±0.345)D和(-0.007±0.600)D。与零取值比较,白内障组显示出远视系统误差,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76,P<0.05)。而联合组的系统误差并无统计学意义(t=-0.083,P>0.05)。白内障组和联合组患者术后的ACD均较术前加深,分别为(4.377±0.336)mm和(4.213±0.357)mm,但联合组与白内障组比较ACD偏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64,P<0.05)。联合组患者的屈光预测准确性较差,表现为SD、MAE及MedAE均高于于白内障组,而在±0.25 D、±0.50 D、±0.75 D和±1.00 D范围内PE的百分比均低于白内障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5.877,10.698,6.383;P<0.05)。

    结论

    术后1月时,与白内障组相比联合组患者术后IOL的有效位置前移。PPV术及玻璃体腔填充空气或全氟丙烷并未产生远视或近视误差,但与白内障组相比联合组患者屈光预测的准确性较差。

  • 9.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近视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
    陆妍, 王浩, 王开琦, 叶强, 张文芳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3): 140-145.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3.003
    摘要 (58) HTML (0) PDF (792 KB) (2)
    目的

    调查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近视的现状。

    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5月至6月选择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城区5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5284人(10 568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832人(5664只眼),女性2452人(4904只眼);年龄7~13岁,平均年龄(9.9±1.8)岁。按裸眼视力分为视力正常和视力不良,视力不良又按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按等效球镜屈光度(SE)分为近视眼和非近视眼,近视眼又分为轻度、中度及高度。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总体视力不良及近视眼的患病情况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不同性别、年龄、视力不良程度及近视眼的患病情况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当不同年龄、视力不良程度及近视眼的患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

    民勤县小学生视力不良人数3047例(4594只眼),视力不良率为57.66%。其中,男性和女性视力不良人数分别为1560例(2328只眼)和1487例(2266只眼),视力不良率分别为55.08%及60.64%。女性视力不良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4,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民勤县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呈现出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454.22,P趋势<0.05)。民勤县小学生近视眼人数2034例(3048只眼),患病率为66.38%。其中,男性和女性近视眼人数分别为1070例(1613只眼)和964例(1435只眼),患病率分别为64.26%及68.91%。女性近视眼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民勤县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305.49,P趋势<0.05)。各年龄不同程度视力不良率与近视眼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712.21,454.18;P<0.05)。性别间不同程度视力不良率与近视眼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7.63,6.74;P<0.05)。经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12岁与13岁小学生的视力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28.67,P>0.05);7岁与8岁,10岁与11岁,12岁与13岁小学生不同程度近视眼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86.86,-77.92,63.29;P>0.05)。

    结论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及近视眼患病率较高。视力不良及近视防控要更加关注女性、城区学生及远视储备不足者。

  • 10.
    表面麻醉剂致严重角膜溃疡1例
    曾悦, 安琳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3): 172-176.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3.008
    摘要 (55) HTML (0) PDF (2863 KB) (2)

    患者,男性,41岁。2021年10月29日因双眼疼痛难忍加重3个月余,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就诊。主诉近3个月余于多家医院就诊,给予加替沙星、更昔洛韦、小牛血凝胶、玻璃酸钠、生长因子、普拉洛芬及自体血清等多种眼药治疗(用法用量不详),症状无缓解且逐渐加重。曾于外院多次行细菌及真菌微生物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既往肾衰竭病史4年,2型糖尿病病史1年。双眼裸眼视力眼前手动,右眼眼压1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6 mmHg,双眼泪河极窄,结膜充血,角膜上皮大片剥脱,中央角膜坏死溶解,有溃疡灶,右眼较左眼严重。见图1。经疼痛数字等级量表评估,结果显示患者疼痛程度为8分,即重度疼痛,无法安静就坐,全身大汗。泪液分泌试验检查结果显示双眼均为1 mm/5 min。免疫相关化验检查结果显示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抗链O及C反应蛋白等均为阴性。经进一步询问,主诉既往有外院住院史,并行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剂(生产厂家不详)点眼缓解疼痛,此后频繁使用此药点眼,>10次/d,3个月余。结合患者用药史、眼部表现及全身病史,诊断为双眼药物毒性角膜炎,双眼角膜溃疡,双眼重度干眼。经专家组讨论,停用患者目前眼部用药,当日给予双眼角膜溃疡清创联合双眼病灶羊膜覆盖手术治疗,并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膏(比利时s.a.ALCONCOUVERURn.v.公司生产),2次/d;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点双眼,3次/d;术后第3 d双眼羊膜脱落,但患者自觉疼痛缓解,见图2。遂再次给予双眼羊膜覆盖治疗,术后10 d双眼羊膜再次脱落,患者疼痛缓解明显。经疼痛数字等级量表再次评估,结果显示患者疼痛程度为5分,即中度疼痛,可安静平卧或坐位,疼痛持续但可耐受。2021年12月5日复查,患者裸眼远视力右眼0.05,左眼0.08;右眼眼压17 mmHg,左眼眼压15 mmHg,双眼泪河仍窄,结膜充血减轻,角膜上皮仍可见大片剥脱,中央角膜坏死区好转,溃疡灶愈合。考虑角膜上皮持续缺损未愈,随后给予患者第3次羊膜覆盖治疗,同时加用0.05%环孢素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点眼,2次/d,以改善眼表微环境。7 d后患者再次因右眼疼痛难忍就诊,右眼视力光感,左眼0.1,右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黄绿色脓苔覆盖,眼内结构不明,左眼前节无变化。见图3。进一步行右眼病灶清创联合病原微生物检测,CX23型电子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生产)下细菌涂片可见细菌阳性,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绿脓杆菌阳性。眼部Mylab Seven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意大利百胜集团生产)结果提示前房及后节无明显炎性混浊,暂排除眼内炎可能。再次追问患者回家用药史,患者自诉除医嘱用药,其双眼仍在自行点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但用药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其部分术后滴眼液瓶盖丢失,瓶口外漏表面污浊,有明显的点眼操作不洁情况。由于右眼出现严重细菌感染,再次调整治疗方案,频点加替沙星眼用凝胶(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及妥布霉素滴眼液(比利时s.a.ALCON-COUVREURn.v公司生产)治疗1 d无效,遂急诊行右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左眼因持续角膜上皮不愈合和角膜溃疡于右眼术后15 d亦行左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术后常规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和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右眼角膜移植术后1个月右眼裸眼视力0.1,左眼裸眼视力0.2;右眼眼压15 mmHg,左眼眼压14 mmHg;双眼角膜植片透明,缝线在位,前房清晰,瞳孔散大欠圆,右人工晶状体正位,左眼晶状体混浊。见图4。

  • 11.
    重视聚维酮碘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与研究
    赵天瑶, 孙英娟, 江晓丹, 李学民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2): 65-70.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2.001
    摘要 (53) HTML (1) PDF (977 KB) (2)

    聚维酮碘(PVI)作为白内障术前消毒的常规选择,因其高效广谱的抗菌特性而广泛应用于眼科手术中。PVI通过氧化作用和直接损伤微生物细胞结构发挥抗菌效果,对多种细菌、真菌及病毒具有杀灭作用,但PVI在眼内具有潜在毒性,需要关注其药物浓度、时间选择及患者耐受性等问题。既往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和作用时间的PVI对角膜上皮和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较小,但高浓度PVI可能对眼部组织产生不良影响。此外,PVI在前房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对于评估其预防术后眼内炎效果至关重要,但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未来的研究将聚焦于优化PVI的使用浓度和剂量、开发新配方、探索替代或联合使用的抗菌剂,并更新临床实践指南以提升PVI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中笔者对PVI的抗菌特性、在白内障术前消毒中的应用规范、不同浓度PVI的应用效果、潜在毒性及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评述。

  • 12.
    缺乏囊膜支撑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方法与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席佳星, 袁志刚, 谢国丽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2): 108-112.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2.008
    摘要 (53) HTML (1) PDF (891 KB) (3)

    眼外伤、晶状体脱位及原发性或继发性的悬韧带薄弱等眼部疾病会导致囊膜支撑不足,使囊袋内无法正常植入人工晶状体,此时需要行人工晶状体固定术。该手术方式有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失代偿、高眼压、继发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及眼内出血等。本文中笔者结合各种术式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缺乏囊膜支撑的各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适应证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

  • 13.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广林, 唐凯, 卢秀珍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3): 177-181.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3.009
    摘要 (50) HTML (0) PDF (819 KB) (1)

    部分调节性斜视(PAET)是指不完全由调节因素引起的内斜视,当远视性屈光不正戴镜充分矫正后内斜视度减少但不能完全矫正,是内斜视中的常见类型。屈光矫正和弱视治疗是PAET治疗的首要步骤。目前,针对残余内斜视的矫正方法和如何促进双眼视功能的恢复尚存在争议。近年来,有关PAET的研究主要围绕其临床特征、戴镜后残余内斜视的矫正及双眼视功能的恢复等问题展开。本文中笔者就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14.
    角膜内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手术1例
    李诗文, 董贺, 于亮, 刘起明, 于贺, 纪莉莉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3): 155-159.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3.005
    摘要 (47) HTML (0) PDF (5411 KB) (1)

    患者,女性,59岁。2023年10月因左眼视物不清加重就诊。自诉2年前有角膜内皮炎病史,近年来视物不清逐渐严重。患者全身状态佳,否认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患者右眼视力0.6,最佳矫正视力0.8;左眼视力指数/20 cm,矫正视力不提高,光感光定位正常。双眼眼压正常,左眼角膜全层水肿,角膜上皮大泡样改变,基质混浊,全周新生血管长入基质层,后弹力层皱褶(+),双眼晶状体混浊,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底窥不入。Spectralis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德国海德堡公司生产)眼前节成像显示,左眼角膜全层水肿增厚,上皮下大泡形成。HRT3型共聚焦显微镜(德国海德堡公司生产)检查结果显示左眼角膜上皮细胞水肿增大,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水泡样改变,暗区中可见圆顶状亮点的赘生物。SP-3000P型角膜内皮镜(日本TOPCON株式会社生产)检查结果显示角膜内皮细胞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均异常,可见蜂巢样暗区。见图1A~图1G。根据患者的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左眼角膜内皮失代偿,双眼老年性白内障。经专家组讨论,给予患者行一期角膜内皮移植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且在内皮移植术前,在角膜水肿的情况下先行白内障手术操作。参照对侧健眼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测算结果,选择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前给予患者复方托比卡胺(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麻痹睫状肌,制作角膜内皮植片。使用自动板层刀(法国Moria公司生产)系统和负压控制系统垂直于供体角膜表面旋转制作前部深板层角膜片,厚度约400 μm,剥除前部深板层角膜片,沿角巩膜缘外1~2 mm环形剪下供体后板层角膜片,将内皮面朝上置于专用的角膜刻切枕上,以环钻钻取带有部分后基质的内皮植片,标记基质面。术中先刮除病变的角膜上皮以增加视野的清晰度,3:00时钟位角膜缘处做侧切口,前房注入过滤空气后注入吲哚菁绿注射液(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染色晶状体前囊,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角膜内皮移植采用后弹力层剥离自动内皮角膜移植术,7.5 mm环钻在术眼角膜上皮定位,亚甲蓝注射液(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标记出需要剥除的后弹力层范围,穿刺刀扩大主切口至5 mm宽,前房内注入黏弹剂,于角膜缘做辅助切口,用后弹力层剥除钩沿标记环钻刮除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层,角膜内皮植片内皮面朝下放于植入器,10-0尼龙线缝合标记角膜植片,在缝线辅助下将角膜植片植入前房,前房内注入无菌空气形成前房。使植片和植床紧密相贴,术中见双环征,即为注气成功。使用虹膜恢复器在角膜表面推压以排净植片与植床之间多余的液体和气体,促使植片与植床的紧密贴附。术毕,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美国Alcon公司生产)涂术眼,嘱患者仰卧位24 h。术后第1 d,术眼视力眼前光感,光定位准确,术眼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角膜植片与植床贴敷良好,颞上方角膜缝线在位,前房上方可见圆形气泡,前房深度正常,人工晶状体正位。术后1周,术眼视力恢复至0.3,前房气泡消失。术后1~6个月,术眼视力波动于0.5~0.6,角膜水肿消退,人工晶状体在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提示角膜植片与植床贴敷良好。见图2A~图2G。

  • 15.
    儿童角膜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1例
    黄小雨, 王玮, 徐玲娟, 陈丽雯, 高晶, 李贵刚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2): 90-94.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2.005
    摘要 (46) HTML (0) PDF (3660 KB) (2)

    患儿,男性,5岁5个月。患儿因右眼被猫抓伤1 d,眼结膜充血、眼痛及视物不清,于2023年8月23日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就诊。SL-40H型裂隙灯显微镜(英国KEELER公司生产)检查结果显示右眼混合充血,角膜全层裂伤。给予完善全身检查、注射狂犬疫苗,收入院。患儿既往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正常,无吸氧史,既往无眼部疾病史和其他疾病史。右眼视力指数/20 cm,左眼视力1.0;双眼眼压均为12 mmHg(1 mmHg=0.133 kPa)。右眼眼睑肿胀,结膜混合性充血,下方角膜可见弧形全层裂伤,伴有虹膜嵌顿,前房浅,瞳孔变形,晶状体混浊,其余窥不入;左眼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晰,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右眼角膜穿通伤,右眼外伤性白内障。遂于当日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右眼角膜穿通伤清创缝合术联合前房冲洗及前房成形术。术中见角膜中央全层裂伤,伤口长度约4.5 mm,伴有虹膜嵌顿于伤口且部分脱出、坏死。经专家组讨论,切除部分坏死虹膜,还纳嵌顿虹膜,在黏弹剂辅助下采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角膜全层,达到水密状态。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术中未见晶状体皮质外溢,因此未行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给予右眼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爱尔兰艾尔建制药公司生产)点眼,4次/d;0.5%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点眼,3次/d;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点眼,3次/d;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沈阳兴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点眼,1次/晚;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亿腾医药(苏州)有限公司生产]口服,0.125 g,3次/d。术后3 d患儿病情稳定,无明显眼部疼痛。右眼视力指数/40 cm,眼压正常,角膜上皮愈合良好,裂伤口对合好,缝线无松脱,前房深度正常,房水闪辉阳性,瞳孔欠圆,直径约3 mm,颞下方虹膜部分缺损,晶状体混浊,眼底结构不清。见图1。遂嘱带药出院,定期复查。7 d后复诊,右眼视力指数/30 cm;术后20 d复诊右眼视力0.3。角膜伤口未见明显感染迹象,缝线未见松动。2023年10月3日,在角膜手术后40 d,患儿因"右眼流泪不能睁眼4 d"再次就诊。给予0.5%盐酸丙美卡因(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表面麻醉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图2A和图2B。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中央灰白色浸润灶,直径约3 mm×4 mm,位于伤口内角膜深基质层,房水闪辉阳性,未见前房积脓,SW-2100型眼部B型超声(天津市索维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检查未见后节感染迹象。考虑患儿为感染性角膜炎,细菌性感染可能性大,遂予以局部加强抗感染及促进修复治疗,给予右眼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点眼,1次/2 h;0.3%妥布霉素滴眼液(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点眼,1次/2 h;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点眼,1次/晚;0.1%普拉洛芬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4次/d;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2次/d。药物治疗3 d后角膜感染未见明显好转,患儿眼痛和视物不清症状未缓解。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浸润病灶直径约4 mm×4 mm,病灶有扩大趋势,前房少量积脓,眼部B型超声检查未见后节感染迹象。为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导致眼内炎,经病例讨论,与家属交流,取得对方同意后遂于2023年10月7日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右眼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见图3A和3B,术中选取植床直径7.5 mm,植片直径7.75 mm。术后右眼给予0.1%他克莫司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2次/d;0.1%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4次/d;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点眼,2次/d;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1次/晚;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点眼,1次/晚。术中所取感染角膜分别送一般细菌培养、一般真菌培养及病原微生物高通量二代测序检测与鉴定。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28℃和35℃条件下一般细菌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覆盖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立克次体等10 989种细菌,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和核糖核酸病毒等5050种病毒,1179种真菌及282种寄生虫。提示为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和口炎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种阳性,检出序列5,相对丰度1.08%。真菌、病毒、寄生虫、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立克次体等均未检出。另有检出痤疮丙酸杆菌,但相对丰度0.33%较低,且为常见眼表定植菌。综合患儿被猫抓伤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患儿为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术后患儿恢复良好,定期复查。治疗10个月余后,患儿右眼视力恢复至0.1,眼压12 mmHg,角膜植片透明,缝线未松脱,未见植片排斥及感染复发,内皮细胞密度1932个/mm2。见图4。

  • 16.
    智能视力检测设备的研究进展
    朱姝静, 彭清华, 梁昊, 杜政泉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2): 113-118.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2.009
    摘要 (43) HTML (0) PDF (1019 KB) (1)

    近年来,随着电子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我国近视眼患病数也呈上升趋势,进而促进了智能视力检测医疗器械的发展。目前,国外部分智能设备技术较为娴熟,部分设备已小范围应用于临床,且研究关注点集中于提升设备精度的方法上,但大部分设备仍待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相较之,国内对于此方面的研究却起步较晚,多数研究在探讨某单一品种智能装置的设计问题。国内外的差距较大。鉴于智能视力检测设备的发展能为医院、诊所、学校及家庭等筛查提供广泛的应用前景,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度探讨。因此,本文中笔者就视力的分类、检测工具、原理及检测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并汇总近10余年国内外智能视力检测设备的发展情况,分析此类设备替代人工视力检测的可行性,旨在为减轻人工检测视力的压力及其相关视力衍生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 17.
    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1例
    高睿遥, 陈颖欣, 高明宏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3): 167-171.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3.007
    摘要 (41) HTML (0) PDF (5760 KB) (1)

    患者,男性,19岁。2024年3月患者诉因左眼结膜充血,眼部磨痛2周,伴畏光、眼部白色分泌物增多,无其他不适症状,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结膜炎"。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氧氟沙星眼膏抗炎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眼科,以"左眼角膜结膜病变"收入院。患者既往有阿莫西林过敏史;慢性泪囊炎病史2年,平素间断抗炎治疗,否认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史,否认手术史和外伤史。右眼裸眼视力1.0,左眼裸眼视力0.25,矫正视力不提高。双眼第一眼正位,眼球各方向运动无明显受限。经SL-D701型裂隙灯显微镜(日本TOPCON株式会社生产)检查,可见双眼上下睑无内外翻及倒睫,泪小点位正,挤压右眼泪囊区无溢脓,挤压左眼泪囊区有少量溢脓。见图1A。双眼上下睑睑缘肥厚变形呈毛刷状,可见黄白色脂栓堵塞,左眼较右眼重,左眼睑缘可见新生血管。见图1B。右眼结膜轻度充血,无水肿,角膜上皮粗糙,角膜后沉积物(-),前房深度正常,前房闪辉(-),虹膜纹理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光反射(+),晶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视盘边界清晰,颜色正常,杯盘比0.3,视网膜血管走形大致正常,动静脉管径比约为1:3,视网膜未见出血及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光(+)。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粗糙且欠透明,角膜后沉积物(-),前房深度正常,前房闪辉(-),虹膜纹理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晶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视盘边界清晰,颜色正常,杯盘比0.3,视网膜血管走形大致正常,动静脉管径比约为1:3,视网膜未见出血及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光(+)。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显示双眼荧光素钠染色(+),右眼点状着染,左眼点片状着染。见图2。右眼眼压19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20 mmHg。经眼表睫毛螨虫相关检查,在76TV型电子显微镜(江西新怡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下可见螨虫外观,螨虫啃食毛囊导致毛囊结构破坏。见图3。右眼泪膜首次破裂时间0.27 s,左眼为0.12 s;右眼泪膜平均破裂时间5.3 s,左眼为2.8 s;右眼睑板腺腺体缺失<1/3(Ⅰ级),左眼腺体缺失>1/3且<2/3(Ⅱ级)。免疫相关检验检查结果显示,抗核抗体系列、红细胞沉降率、人白细胞抗原B27及类风湿3项等均为阴性。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双眼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lepharo kerato conjunctieitis,BKC);左眼慢性泪囊炎。局部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左眼,4次/d; 0.1%氟米龙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双眼,3次/d;复方硫酸锌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点双眼,4次/d;玻璃酸钠滴眼液(德国URSAPHARM Arzneimittel GmbH生产)点双眼,3次/d;睑缘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1 g,涂左眼,1次/晚;全身给予米诺环素(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0 mg,口服,2次/d;辅助配戴角膜绷带镜,每日清洁睑缘,隔日一次睑板腺按摩,雾化熏蒸。治疗2周后复诊,患者双眼上下睑缘较前光滑,右眼结膜无充血和水肿,左眼结膜轻度充血,无水肿,双眼角膜光滑透明,荧光素钠染色均未见着染,视力恢复良好。见图4。

  • 18.
    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探寻Möbius综合征发病机制的遗传学研究
    贾红艳, 王丹, 张冉冉, 马茜, 焦永红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3): 146-154.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3.004
    摘要 (40) HTML (0) PDF (5379 KB) (4)
    目的

    探讨Möbius综合征(MB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遗传发病机制。

    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2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的14例(28只眼)散发MBS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例(10只眼),女性9例(18只眼);年龄1 ~ 9岁,平均年龄(4.0±0.7)岁。询问或检查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最佳矫正视力、眼球运动、眼前节和眼底、体格发育及颅神经眼眶磁共振成像(MRI)的情况。采集患者及核心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并在illumina平台行全外显子组测序。使用SAMtools和ANNOVAR软件对变异进行识别和注释,对频率数据库中频率低于1%的变异进行过滤。在此基础上,筛选新生突变基因以及≥2个以上患者共有的突变基因。使用R包的maftools和GenVisR软件包分别行共有基因突变特征分析并绘制景观图。年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以及每个样本携带的共有基因突变数量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性别、单侧或双侧受累、全身发育异常、突变分类、突变类型、突变频谱及共有基因突变频率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使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中的超几何检验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使用Benjamini-Hochberg方法进行多重假设检验校正并筛选显著富集的条目。

    结果

    本研究9例(18只眼)患者的logMAR视力为0.56±0.12。双眼外转受限者有10例(20只眼),占71.43%(10/14);单眼外转受限者有4例(4只眼),占28.57%(4/14)。双侧面瘫者有5例,占35.7%(5/14);单侧面瘫者有9例,占64.3%(9/14)。伴其他全身发育异常的患者有9例,占64.29%(9/14)。双侧外展神经(CN6)发育不良者有11例,占78.57%(11/14);单侧CN6发育不良者有3例,占21.43%(3/14)。双侧面神经(CN7)发育不良者有9例,占64.3%(9/14),单侧CN7发育不良者有5例,占35.71%(5/14)。2例MBS患者发现致病候选基因丛状蛋白D1(PLXND1)新变异2个,分别为杂合错义变异c.C4207T、p.R1403W和剪切位点变异c.2937+6 G>T。14例患者共筛选出新生突变基因8个,分别为肌联蛋白(TTN)、碳酸酐酶9(CA9)、中间丝相关蛋白(RPTN)、SET结合因子2(SBF2)、丝状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FDN)、突触囊泡糖蛋白2C(SV2C)、神经丝蛋白重链(NEFH)和膜金属内肽酶样蛋白1(MMEL1)。≥2个以上患者共有的突变基因总计796个,突变数量为1987个。最常见的突变分类是错义突变,数量为1382个,占69.55%;最多见的突变类型是单碱基替换变异,数量为1534个,占77.20%;最常见的突变频谱是胞嘧啶被替换为胸腺嘧啶,数量为804个,占52.41%。每个样本所携带共有基因突变数量为126~161个,平均(141.93±11.35)个。按照突变频率排名,前10位的共有基因分别为B黑色素瘤抗原家族成员2/3/4/5(BAGE2/3/4/5)、与内体分选复合物Ⅲ相关的钠耐受增加1(IST1)、TTN、高尔基体蛋白A6家族样蛋白2(GOLGA6L2)、NEFH、UBX结构域蛋白11(UBXN11)、二氢硫辛胺支链转酰基酶E2 (DBT)、羰基还原酶4(CBR4)、肌动蛋白相关蛋白3C(ACTR3C)和含V-Set免疫球蛋白域蛋白2(VSIG2),频率分别为100%、93%、64%、64%、57%、50%、50%、50%、50%和43%。经GO数据库中的生物学过程数据库注释,在本研究全部MBS患者14例(28只眼)中发现的共有突变基因集的基因数量为701个,查询GO数据库获得背景基因集的基因数量为18 722个。比较不同通路的注释基因在此两个基因集中分布的差异,将其概率值按照升序排列,显著富集的通路依次为调控小谷氨酰胺转肽酶介导的信号转导、基于微管的运动、轴突发生、眼形态发生、通过质-膜粘附分子的细胞间粘附、肌动球蛋白结构组装、肌原纤维的组装及微管束的合成,其概率值依次为0.0002、0.004、0.004、0.004、0.004、0.004、0.011及0.011。

    结论

    MBS患者的临床表型异质性较强,多数患者伴随有除面瘫和眼球外转受限以外的多发先天畸形。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参与神经发育和轴突生长过程的多个基因和生物学过程可能与MBS发病相关,进一步揭示了遗传因素在MBS发病中的作用。

  • 19.
    视网膜血管迂曲度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连奕豪, 易加祎, 张青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2): 119-124.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2.010
    摘要 (39) HTML (0) PDF (1261 KB) (2)

    作为新的独立预测因子,视网膜血管迂曲度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和预后中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在心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和早期阶段,机体可能处于缺氧、炎症和血液成分异常等病理状态。这些状态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进而增大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剪切力。这种较大的剪切应力、伴随着血管结构重塑以及机械稳定性的丧失,可能是导致视网膜血管迂曲度变化的机制。近年来,临床研究探索了视网膜血管迂曲度与心血管患病或发病风险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视网膜静脉迂曲度增加与收缩压增高、身体质量指数增加、长期高血压密切相关;视网膜静脉迂曲度增加也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损伤的早期指标,与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相关,在预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视网膜动脉迂曲度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视网膜血管分析在心血管风险预防和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通过评估视网膜血管迂曲度的变化,医师可以获得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和风险评估信息;视网膜血管分析可以辅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监测治疗效果,并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本文中笔者对视网膜血管迂曲度变化的机制、临床相关性及其在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和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20.
    雌激素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子琪, 李萍, 蔡标, 杨秀敏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4 (03): 187-192.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4.03.011
    摘要 (39) HTML (0) PDF (943 KB)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50岁及以上成年人失明和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人口老龄化日渐加剧,DR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DR的病理机制复杂,包括高血糖诱导的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管病变以及神经变性等。有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通过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及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等作用可潜在延缓DR进展。本文中笔者总结了雌激素在DR中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DR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阅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