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
出版日期:
通讯作者:
基金资助:
1854年,圆锥角膜(keratoconus,KC)被定义后,在描述其严重程度及发展进程方面,至今有数位学者提出了多种分期、分级及分类方法。1947年,Amsler首次提出KC分级。此后,Krumiech基于Amsler分级提出Amsler-Krumiech分级,而Alio等在Amsler-Krumiech分级的基础上又再次做出修正并提出新分级。21世纪以来,眼科检查设备趋于完善,又有学者相继提出了圆锥角膜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构分期、Belin ABCD分期、生物力学“E”分期等KC分期、分级及分类方法。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又催生出用于描述和追踪KC严重程度的技术,虽然在临床实践方面尚存在局限性但其发展前景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