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总编推荐

共找到 8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重视前房角镜检查在青光眼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吕爱国, 李爱林, 范肃洁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 07 (04): 145-150.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17.04.001
    摘要 (65) HTML (0) PDF (836 KB) (0)

    前房角镜检查是青光眼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检查项目,对青光眼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都是前房角检查的金标准。但近年来,随着青光眼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新的检查设备得到了越来越多眼科医师尤其是青光眼医师的青睐,有时甚至过分依赖,从而淡化了前房角镜在青光眼临床工作中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中笔者就前房角镜的历史、检查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在青光眼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述评,以期再次引起广大眼科临床医师对前房角镜检查的关注。

  • 2.
    高分子量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闫配, 张莉, 张晓红, 张彦坤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 07 (04): 158-164.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17.04.003
    摘要 (52) HTML (0) PDF (671 KB) (0)
    目的

    探讨高分子量脂联素(HMW-AD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河北省老年病医院眼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共分为无DR(NDR)组、非增殖性DR(NPDR)组及增殖性DR(PDR)组,每组均为5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性别、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家族病史的比较采用χ2检验。HMW-ADP、TNF-α、VEGF水平、生化指标及身体质量指数等临床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HMW-ADP、TNF-α、VEGF及其他因素对NPDR和PDR患者的影响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HMW-ADP、TNF-α及VEGF与DR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与NDR组和对照组患者相比,NPDR组和PDR组的年龄较大(F=5.329,P<0.05);NDR组、NPDR组及PDR组患者的高血压病史显著长于对照组(χ2=20.215,P<0.05);PDR组的患者病程最长,其次为NPDR组,NDR组最短(F=96.434,P<0.05);NDR组、NPDR组及PDR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F=12.510,P<0.05);PDR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最高,其次为NPDR组和NDR组,对照组最低(F=25.305,P<0.05);NDR组、NPDR组及PDR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含量高于对照组(F=16.419,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低于对照组(F=4.259,P<0.05);NPDR组和PDR组患者的肌氨酸酐高于对照组(F=47.158,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PDR组与PDR组患者的HMW-ADP水平低于对照组与NDR组,NDR组又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480,P<0.05)。PDR组患者的TNF-α与VEGF水平最高,其次为NPDR组,而NDR组与对照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9.200,641.97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TNF-α及VEGF是NPDR的独立危险因素(χ2=7.621,18.331,5.532,5.618;P<0.05),也是PDR的独立危险因素(χ2=6.962,11.542,5.615,5.331;P<0.05)。而HDL-C和HMW-ADP则是NPDR的保护因素(χ2=6.694,10.671;P<0.05),也是PDR的保护因素(χ2=5.674,7.671;P<0.05)。DR患者中的HMW-ADP水平与TNF-α、VEGF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0.328,-0.810;P<0.05)。

    结论

    DR患者的HMW-ADP水平较低,但TNF-α和VEGF水平较高,HMW-ADP与TNF-α、VEGF呈显著负相关。说明HMW-ADP是DR的保护因素,而TNF-α、VEGF是独立危险因素。

  •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患者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相关性的研究
    程金涛, 李曼, 张庆芬, 涂云海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 07 (03): 103-108.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17.03.002
    摘要 (69) HTML (0) PDF (624 KB) (3)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变化,并分析DR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等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探讨Vaspin在2型DR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选取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眼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临床检查确诊为DR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无DR(NDR)组、非增生型DR(NPDR)组及增生型DR(PDR)组,每组均为50例(100只眼)。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全部入选的糖尿病患者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记录纳入研究者的年龄、2型糖尿病病程、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MI)。测定受检者血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Vaspin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调查者的年龄、身高、体重、BMI及血清指标进行正态分布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方式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两两比较。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指标和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以及校正性别、年龄及BMI等因素后的多因素相关分析。

    结果

    将NDR组、NPDR组及PDR组受检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及BMI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09,0.343,0.348,0.357;P>0.05);将3组受检者的病程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7,P<0.05)。将NDR组、NPDR组、PDR组及对照组受检者的血清HbA1c、FBG、FINS、TC、HDLC、LDLC、Vaspin、HOMA-IS及HOMA-IR水平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66,5.57,7.90,5.06,6.87,9.19,7.27,4.89,8.56;P<0.05);与对照组相比,NDR组、NPDR组及PDR组的血清中Vaspin含量明显降低。将3组血清TG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9,P>0.05)。经单因素相关性分析,DR分期与血清HbA1c、FBG、FINS、LDLC、HOMA-IR、Vaspin、HOMA-IS及HDLC水平显著相关(r=0.962,0.861,0.862,0.662,0.613,-0.965,-0.678,-0.853;P<0.05)。校正性别、年龄及BMI等因素后,经多因素相关分析,DR分期与HbA1c、FBG、FINS、LDLC及HOMA-IR水平显著相关(r=0.467,0.598,0.658,0.357,0.377;P<0.05),并且与血清Vaspin、HOMA-IS及HDLC下降显著相关(r=-0.612,-0.472,-0.367;P<0.05)。DR各分期组的Vaspin与HDLC、HOMA-IS呈显著相关(r=0.801,0.715;P<0.05),与HOMA-IR呈负相关(r=0.690,P<0.05)。

    结论

    研究证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的Vaspin水平明显降低,可以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与血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血清中Vaspin水平降低是DR发病过程中的危险因素,Vaspin在DR的发病过程起重要作用。

  • 4.
    中西药联合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临床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贺莉, 喻京生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 07 (03): 114-120.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17.03.004
    摘要 (39) HTML (0) PDF (692 KB) (0)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关于中西药联合治疗流行性角膜结膜炎(EKC)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治疗EKC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录的中西药联合治疗EKC的中、英文文献。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提取,将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西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Meta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中西药联合治疗EKC的临床疗效。采用修改后的Jadad质量记分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各研究间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异质性检验,若P>0.05,表示同质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否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效应量。总有效率采用相对危险度(OR)及95%可信区间表示。

    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7篇,共包含520例(1022只眼)患者,其中,治疗组553只眼,对照组469只眼。7篇文献均比较了治疗组与对照组EKC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经异质性检验,I2=15%,P>0.05,提示同质性良好,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9.00,95%可信区间:4.53~17.89,Z=6.27;P<0.05),说明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组总体相比,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方式疗效更好。

    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EKC相对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有较显著的优势。

  • 5.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的疗效观察
    周迎霞, 王芳芳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 07 (03): 121-127.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17.03.005
    摘要 (62) HTML (0) PDF (675 KB) (0)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超高度近视眼的疗效,以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纳入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FS-LASIK且术后连续随访1年以上的超高度近视眼患者106例(211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0例(100只眼),女性56例(111只眼)。年龄17~43岁,平均(24.09±5.32)岁。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均进行常规眼部检查。术前行常规视力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力记录均以log MAR计数法表示。检查屈光度,包括球镜、柱镜及等效球镜度。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散瞳后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行眼底检查、采用综合验光仪验光、采用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形态及采用AB型超声扫描和生物测量仪测量角膜厚度和眼轴长度。采用飞秒激光系统及准分子激光机对角膜进行切削。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段进行UCVA、BCVA、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及屈光度等项目的检查。有效性指数=术后UCVA/术前BCVA;安全性指数=术后BCVA/术前BCVA。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及屈光度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总体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术后不同时间点屈光回退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将患者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的UCVA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767.01,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UCVA均高于术前的BCVA,术后3个月患者的视力趋于稳定。将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安全性指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63,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安全性指数均>1,术后3个月时最佳,至6个月左右略有下降,之后回升。将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有效性指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25,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有效性指数均>1,术后3个月时最佳,之后趋于稳定。术后不同时间点等效球镜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1.34,P>0.05)。术后各时间点屈光回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P<0.05)。

    结论

    FS-LASIK对超高度近视眼的治疗有效。术后1年内各时间点的UCVA好于术前BCVA。随着时间的推移,屈光回退率增加,术后1年时达到7.58%。

    Baidu(9)
  • 6.
    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及其特征的研究进展
    毛英, 白海霞, 李彬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 07 (03): 133-139.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17.03.007
    摘要 (45) HTML (0) PDF (971 KB) (0)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治疗手段仍以眼球摘除为主,化疗为辅,眼球保留率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对RB临床组织病理高危因素的深入研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临床分期及辅助检查的相关性,从而可以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加强个体化综合治疗,对提高我国RB患儿的生存率、眼球保留率以及降低预后转移风险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7.
    动眼神经麻痹的定位诊断及治疗进展
    张阳, 李俊红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 07 (03): 140-144.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17.03.008
    摘要 (71) HTML (0) PDF (849 KB) (1)

    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眼球运动异常、上睑下垂及瞳孔受损的疾病,是非共同性斜视的重要病因之一。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上转、内转、下转受限、患眼瞳孔散大及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疾病、头部外伤、肿瘤、炎症及内分泌代谢疾病等。本文着重从动眼神经的解剖路径、定位诊断、常见病因及治疗等方面,对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及处理原则进行概述。

    Baidu(3)
  • 8.
    汉族与其他民族眼部生物学参数对比研究的现状
    高楠楠, 辛柳青, 云丽霞, 胡丽兴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 07 (02): 92-96.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17.02.008
    摘要 (52) HTML (0) PDF (827 KB) (0)

    近视眼是以远视力不足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乃至全世界青少年健康的主要疾病。影响近视眼屈光度的因素很多,包括角膜系统、晶状体系统及眼轴长度等。此外,不同民族的眼球结构和眼部生物学参数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又与屈光状态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故本文中笔者对各民族已报道的眼部生物学参数进行分析,对汉族与其他民族间视力异常检出率、屈光参数、色觉异常以及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差异进行综述。